中江丹参_四川特产中江丹参 - 香哈网

中江丹参

健康养生461浏览
中江丹参

简介

中江丹参产于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在中江特殊生态环境下分化发育形成的生态类型,其大面积人工栽种历史悠久,单位产量、药品效价、根条色泽、外观形态居全国之冠,一直是中国传统出口中药丹参的主源优质道地药材品种,享誉中外。

品种特性:根条(干品)表皮红棕色,肉质呈紫褐色,木心细微,味浓;丹参酮ⅡA达到国家药典标准,丹酚酸B≥5%。

地域条件: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龙泉山脉向东背斜地带的山缘、丘陵及低山紫色土区,土壤PH值7.5~8.2,海拔400~1100m,东经104°41?-105°15?,北纬30°55?-31°29?,年均温14.8~16.8℃,降水882.5~1181.8mm、相对湿度77~81%,年总日照1317.1h。

栽培技术:1、选地与整地:丹参是深根植物,根部可伸入土层30cm以上,宜选择肥沃、疏松、土层深厚、地势略高、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山地栽培宜选用向阳的低山坡。丹参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土质黏重和低洼积水的土地不宜种植。
整地时,每亩施入厩肥1500~2000kg作基肥,将土壤深翻30cm以上,种植前,再行翻耙、平整作畦。

2、繁殖方法:丹参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和分根繁殖。
生产上一般用分根繁殖,方法是作种栽用的丹参一般都留在地里,栽种时随挖随栽。选择直径0.3cm左右,粗壮色红,无病虫害的一年生侧根于2~3月栽种。也可在11月收获选种栽植。按行距30~45cm和株距25~30cm穴栽3~4cm.栽时将选好的根条折成4~6cm长的根段,边折边栽,根条向上,每穴栽1~2段。栽后随即覆土,一般厚度为1.5cm左右。据生产实践证明,用根的头尾做栽出苗早,中段出苗迟,因此要分别栽种,便于田间管理。木质化化的母根作种栽,萌发力差,产量低,不宜采用。分根栽种要注意防冻,可盖稻草保暖。

3、田间管理:(1)定苗 在幼苗开始出土进,要进行查苗,若发现苗密度过大,要间苗;若缺苗,要及时进行补苗;或发现土壤板结、覆土较厚而影响出苗时,要及时将土疏松、扒开,促其出苗。
(2)排灌 丹参整个生长期都要保持排水畅通,防止多雨季节丹参受涝。出苗期及幼苗期如土壤干旱,要及时灌水或浇水。
(3)中耕除草 丹参前期生长较慢,应及时松土除草,以免杂草丛生,影响丹参生长。
(4)施肥 丹参开春返青后,要经过长达九个月的生长期,才能收获。除下种时应尽量多施基肥外,在生长过程中还需在返青时施提苗肥;生长中期不留种子的地块,可在剪过花序后施肥;夏季剪过老秆以后,施长根肥,宜重施。
(5)摘蕾 不准备收种子的丹参,从4月中旬开始,要陆续将抽出的花序摘掉,以保证养分集中到根部。这是丹参增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

专著收录:《500味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卢赣鹏。中国医药出版社。1999.1.P70.)指出:“丹参属于用量较大的常用药材。丹参商品野生、家种均有(50年代以前野生为药用主要来源,仅有四川一地有家种产品,60年代后全国各地均有引种)……当中,以四川中江等地栽培品为最佳。”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编着的《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P455-461)、李志君主编的《中药商品鉴定学》(P151)、周荣汉主编的《中药资源学》(P447)以及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药物种植研究所与四川省中药材公司联合编着的《四川中药材栽培技术》(P124-127)等教科书和专着都对川产中江丹参给予很高评价,认为中江是丹参的主产区或道地产区。

《中药辞海》(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2.1版第一卷。P1204)载:“药材产于四川、安徽、山西、河北、江苏,销全国各地。四川栽培的丹参,认为质量最好。”

《中药材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司、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2版P55)称:“(丹参)主产于四川、山西、河北、江苏、安徽。其中四川栽培的丹参被认为质量最好。”

产地范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石泉乡、集凤镇、古店乡、辑庆镇、兴隆镇、富兴镇、合兴乡、南华镇、南山镇、清河乡、玉兴镇、永安镇、悦来镇、回龙镇、瓦店乡、冯店镇、广福镇、万福镇等1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相关菜谱

热门菜谱

晚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