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乌鱼_广东特产白沙乌鱼 - 香哈网

白沙乌鱼

健康养生162浏览
白沙乌鱼

简介

乌鱼味甘性寒,有补脾益气、利水消肿的效用。产妇及做过外科手术的病人,用500克以上的乌鱼一条,刮鳞去鳍肠后,加水、盐少许,炖汤服,可促进子宫和伤口愈合,去淤而生新。病后体虚之人,经常食乌鱼炖汤,有滋明养心,除湿消肿之效用。此外,产后无乳或少乳时,用500克以上乌鱼一条,油煎后加水、黄酒、盐、味精适量,炖汤,待汤汁白如乳汁时,连汤带食用,其催奶之功远胜于鲫鱼汤、鸡汤。
形态特征:
乌鱼形体长而圆,头尾相等,鳞细色黑,有斑点花纹,很像腹蛇,有舌、齿及肚,背腹有刺连续至尾部,尾部没有分叉。
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吻短圆钝,口大,端位,口裂稍斜,并伸向眼后下缘,下颌稍突出。牙细小,带状排列于上下颌,下颌两侧齿坚利。眼小,上侧位,居于头的前半部,距吻端颇近。鼻孔两对,前鼻孔位于吻端呈管状,后鼻孔位于眼前上方,为一小圆孔。鳃裂大,左右鳃膜愈合,不与颊部相连鳃耙粗短,排列稀疏,鳃腔上方左右各具一有辅助功能的鳃上器。
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暗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侧各有2 行黑色斑纹。奇鳍黑白相间的斑点,偶鳍为灰黄色间有不规则斑点。
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鳞片,圆鳞,头顶部覆盖有不规则鳞片。侧线平直,在肛门上方有一小曲折,向下移二行鳞片,行于体侧中部,后延至尾部。
背鳍颇长,几乎与尾鳍相连,无硬棘,始于胸鳍基底上方,距吻端较近。腹鳍短小,起点于背鳍第4-5根鳍条下方,末端不达肛门。胸鳍圆形,鳍端伸越腹鳍中部。臀鳍短于背鳍,起点于痛鳍第15-16根鳍条下方。尾鳍圆形。肛门紧位于臀鳍前方。
鳔单室,细长,前端圆形,末端较尖,延至臀鳍基底上方。胃呈囊状,幽门垂2个,粗长,约为肠1/3.肠短双曲,长于体长二分之一。
生态习性:
乌鱼属于营底栖性鱼类,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遍布于湖泊、江河、水库、池塘等水域内。时常潜于水底层,以摆动其胸鳍来维持身体平衡。
对水体中环境因子的变化适应性强,尤其对缺氧、水温和不良水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当水体缺氧时,它可以将头露出水面。后部侧扁。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借助在鳃腔内由第一鳃弓背面的上鳃骨和舌颌骨伸展出的骨片组成的鳃上器,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即使在少水和无水的潮湿地带,也能生存相当长时间。乌鱼的生存水温为0-41℃,最适水温为16-30℃。当春季水温达到8℃以上时,常在水体中上层活动;夏令季节活动于水体的上层;秋季水温下降到6℃以下时,游动缓慢,常潜伏于水深处;冬季水温接近0℃时,则蛰居在水底泥中停食不动。
具有很强的跳跃能力。当天气闷热、下雨涨水时,乌鱼往往会跃出水面,沿塘堤岸逃逸;在有流水冲击时也会激起鱼跃而逃跑。若其生活的池塘饵料不足时,亦会向它池转移,转移时其身体似蛇形,缓缓向前移动。
营养分析:
白沙乌鱼味道鲜美,非常有营养,吃黑鱼还有给伤口消炎的作用。
烹调方法主要有:乌鱼丝薄饼、玉带乌鱼卷、汤卤乌鱼、豉油乌鱼、醋椒乌鱼汤、翡翠米汤鱼、红糟鱼丝、酸菜乌鱼、干烧乌鱼、清蒸乌鱼、红烧乌鱼、清炖乌鱼、蒜煨乌鱼等。
一般饭店的酸菜鱼很少用乌鱼做,大部分用草鱼(混子)做的,价格比乌鱼要便宜,市场上不太容易买到野生乌鱼,家养的乌鱼反应迟钝,营养价值比野生的低,大家购买时,看看乌鱼的精神状态、质感等综合判断来考察是否为野生的。
1.乌鱼肉中含蛋白质、脂肪、18种氨基酸等,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
2.适用于身体虚弱,低蛋白血症、脾胃气虚、营养不良,贫血之人食用,西广一带民间常视乌鱼为珍贵补品,用以催乳、补血;
3.乌鱼有祛风治疳、补脾益气、利水消肿之效,因此三北地区常有产妇、风湿病患者、小儿疳病者觅乌鱼食之,作为一种辅助食疗法。
4.乌鱼生命力指数为0,但是防病指数为6.41.
注意事项: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有疮者不可食,令人瘢白。
有些人会对乌鱼过敏,时候症状通常为腹泻、呕吐、皮肤起疹,伴随腰酸背痛等症状。刚吃的时候不会有什么不适,往往在时候5-6小时发作,因此,小孩、老人等抵抗力差的人群应当注意。
若出现过敏症状,可以服用抗过敏药来缓解,通常24小时内会缓解;若症状较为严重,请去医院就诊,遵医嘱。

相关菜谱

热门菜谱

晚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