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饭,又名“笼床板”、“卷粄”,是客家人的传统食品,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簸箕粄在广东肠粉,在闽南一带叫粿条,都是用大米磨浆入笼蒸出的半透明的米粉片,只是吃法有所不同而已。武平人所以叫它簸箕粄,缘於当年蒸出的米粉皮是摊在簸箕上晾凉的缘故。
同许多地方一样,武平的簸箕粄只开早市做早点供应,过了上午十点便收市了。正因为武平有那麽多家卖簸箕粄的小店,营业时间又集中限时,在清晨,人们便成群结队地赶去,围住那热气腾腾的小店,或堂吃、或买回家去当早点。於是,便以小店为中心,组成了一幅武平特有的晨景,这大概是宁静的小城最为热闹的一刻,别具一种古朴的风情。
这样的小店,多为夫妻档。凌晨便把做簸箕粄的米浆和用绿豆芽、韭菜、红萝卜丝、肉丝、香菇丝制成的菜馅准备好,清早开市,夫妻二人,一个取一勺米浆倒进铝板制成的笼屉里,一两分钟後蒸熟取出,切成五寸见方的小块,另一个便撒上菜馅卷成比姆指略粗的筒状装盘,再浇一点葱油,洒一点葱花上桌。那簸箕粄似羊脂一般地白,几粒葱花又似翡翠一般地绿,煞是好看。吃在嘴里又嫩又滑,又韧又香。凡是吃客,还免费提供一杯喷香的热茶或一碗浓浓的猪骨汤,不但叫人吃出乡土的美味,还能叫人吃出一个山乡人的淳朴民风。
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舀入直径约三十公分的圆形簸箕内,左右摇动使米浆均匀,再入锅用猛火蒸。约五分钟后将蒸熟的薄薄一层米浆揭下,把炒熟的肉丝、韭菜、豆芽、鲜笋、虾米、香菇等馅放入,卷成筒状,与油条相似。簸箕粄细嫩可口,多食不腻。